站上2万美金 比特币为什么一年能涨3倍?

2020 年的最后一个月,一定会在加密货币的历史复盘中被一遍又一遍被提及,全球加密货币总龙头比特币先是刷新了自己的历史新高 19,800 美金,随后在 2020 年 12 月 16 日,在从诞生到现在 12 年的历史中,比特币首次站上 2 万美金,市值也首次突破 4000 亿美金大关,约合人民币 26,330 亿人民币,差不多是一个茅台的市值。

从年初的 7800 美金,结合 4 年才有一次的减半主题,币圈对比特币的 2020 寄予厚望。但在疫情的影响下,在美股、黄金、白银、原油、法币等等资产无一幸免暴跌的 3 月,比特币也不例外,在不到 24 小时的时间里,比特币从 7700 美金跌到了 3800 美金,50% 的跌幅不仅历史罕见,也让行业对比特币的长期被赖以信任的「避险」属性彻底破灭,市场内 220 亿人民币的爆仓量,让无数投资者心灰意冷。

但随后的市场走势只能用魔幻形容,从 3800 美金到 22,000 美金的这一路上,比特币的「价值存储」、「数字黄金」这样的属性不复存在,逐渐成为全球大类商品之一,在机构吃肉、散户喝汤的加持下,在全球放水的背景下,比特币搭上了这趟资产疯牛的高速列车,成为 2020 年全球涨幅最大的资产类别。

全球史无前例的放水

就在今天凌晨,在今年最后一次政策会议中,美联储公布了利率决议结果,将基准利率维持在 0%-0.25% 区间不变。换句话说,美联储持续了半年的放水仍将继续,不只是今年,现在的利率水平将维持到 2023 年。

图源:Blockchain Capital

也许上图会让大家对今年的放水程度有个整体的了解,这个是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从 2002 年开始的货币发行量,在今年,央行们的货币发行量开始明显上涨,美联储的操作尤为惊人,那条代表美元发行量的黄色曲线在今年呈 90 度幅度拉升,历史罕见。

这场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是全球资产十几年不遇的盛宴。

首当其冲的是科技资产市场,代表着全球最强的科技资产的纳斯达克指数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走出了「深 V」曲线,科技资产成为了全球资金的主力战场,彻底疯狂,其中最具辨识度的是家喻户晓的新能源汽车总龙头特斯拉。

特斯拉股票周线

在每秒千万美金以上的流动性支撑下,特斯拉股票毫无阻力地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成为各大财经与科技媒体的宠儿,也让科技资产板块成了全球资产在当时唯一的关注点。

不到三个月,芯片龙头台积电从 300 台币涨到 430 台币,新能源龙头特斯拉从 700 美金涨到了最高 1900 美金(拆股前),太空旅行龙头维珍银河从 15 美金涨到了 27 美金,人造肉龙头 Beyond Meat 从 90 美金涨到最高 160 美金,这些科技龙头资产不是创造了历史新高,就是在创造历史新高的路上,在龙头的带领下,纳斯达克指数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 4 次熔断后,月线的涨幅直接拉成了直线。

而比特币,也是万千科技资产的其中之一。

从极客的小众兴趣,到电子支付,到数字黄金,到价值存储,比特币在人们心中的属性不断迭代,但无论认知如何演变,「科技资产」这个属性贯穿始终。在区块链这个行业,比特币是毋庸置疑的龙头资产,不是矿机公司的股票,不是交易平台的平台币,龙头只有一个,只有比特币。

在市场情绪最高涨的时候,比特币以独特属性与尚未启动的行情进入了机构们的围猎范围,成为了机构们的资产配置,正式开启自己载入史册的 2020。

机构入场

如果要列出一家在牛市下的明星公司,灰度投资(Grayscale Investments)当仁不让,在资深投资者眼中,灰度投资的数据已经被认为是市场的风向标。在机构投资者、家族办公室的眼中,通过灰度购买比特币是最简单且合规的方式。

灰度目前的产品可分为两种:「单一资产信托」和「多元资产组合基金」。单一资产信托产品一共有 9 种加密资产,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比特币。因为「合规」的属性以及通过 OTC 市场购买的便捷性,购买灰度投资旗下的比特币信托(GBTC)对于机构而言是最简单的入场方式,备受行业内外关注。

灰度引发的热议不在于为机构带来了比特币,而是将比特币带到了美股市场。在这个全球流动性最大的市场中,GBTC 日成交量约 4 亿美元,和星巴克、甲骨文等巨头无异,甚至已经超过今年涨了 24 倍的医疗类宠儿 NVAX。

根据灰度披露的 2020 年第三季度数据,灰度旗下产品购买用户主要是机构投资者(81%),其次为合格投资者和家族办公室(各 8%)。购买用户有 57% 来自于美国以外地区。

图源:《Grayscale Digital Asset Investment Report Q3 2020》

2014 年,灰度比特币信托因赎回方式(将 GBTC 兑换回比特币)遭到 SEC 审查,随后被判罚 5 万美元并于 2016 年关闭 GBTC 兑换回比特币的方式。目前,用户可以使用现金或比特币向灰度兑换 GBTC,通过兑换获得的 GBTC 需要锁定半年才可在 OTC 市场出售。由于目前灰度已经关闭了 GBTC 赎回比特币的渠道,因此众多投资者戏称灰度为「貔貅」。

最早买入 GBTC 的机构是被称为女版巴菲特、近 5 年管理基金年回报率约 29%、ARK(方舟投资)CEO 的 Cathie Wood 掌管专注于下一代互联网的 ETF「ARKW」。ARKW 从 2015 年 9 月开始买入 GBTC,至今持有约 517 万份 GBTC,母公司 ARK 持有约 GBTC 约 572 万份 GBTC,合计持有 GBTC 价值 2.81 亿美元。

除了 ARK 之外,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罗斯柴尔德投资公司(Rothschild Investment Corp)也投资了 GBTC,虽然仅仅买入 2.45 万份 GBTC(约 63 万美元),但其代表着老牌投资公司对新兴投资产品的看好。

当然,也有机构不通过灰度比特币信托而是自行购买比特币。

根据 Bitcoin Treasuries 数据,目前一共有 16 家上市公司买入了 BTC,合计投资 14 亿美元,目前总持有 11.53 万枚比特币,目前整体资金已经浮盈 70.84%(12 月 17 日数据)。

目前持有比特币第二高的上市公司 MicroStrategy(纳斯达克:MSTR)还在 12 月 11 日完成了价值 6.5 亿美元的高级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senior notes)的发行。根据公司的发行计划,该笔资金将用于购买比特币。据悉,MicroStrategy 投资比特币的收益已经超过了其过去三年(2017 年-2019 年)业务运营净收入总和。

这家全球最大的独立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股价在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曾一度达到 3330 美元,随后下跌至最低 4.2 美元。在未购买比特币之前,MicroStrategy 股价在 100 美元左右波动,而如今,其股价已突破 300 美元,较底部上涨 200% 有余。

除了已经买入的机构,还有不少机构已经一改之前对加密资产的刻板印象,准备将其资本的一部分用于加密资产领域。比如半个月前,古根海姆宏观机会基金(Guggenheim Macro Opportunities Fund)已经向 SEC 申请向灰度比特币信托投资 5 亿美元。

散户进场渠道丰富

除了布局比特币的传统金融机构,这场比特币牛市的推手还包括那些资金量不大的散户,更直观的说,是散户日益丰富的入场渠道。

除 Coinbase、币安等迅猛发展的加密原生交易平台,以及 Revolut、Silvergate Bank 等合规资产管理平台外,今年以来,部分金融支付机构也开始进入加密交易赛道,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

11 月 13 日,拥有 3 亿用户的海外支付工具 PayPal 向美国用户开放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同时将用户每周加密货币购买限额从 1 万美元提高至 2 万美元,圈外用户得以通过 PayPal 进行比特币直接投资。

此举的效果显而易见。

今年 12 月,瑞穗证券发布一份报告称,在被调查的 PayPal 用户中有 17%的样本表示已使用该平台交易比特币,而 65%的样本则表示将使用比特币支付商品和服务。瑞穗还在报告指出,在用户群中开放比特币交易可能对 PayPal 股票价格有利,并上调了对该公司股价的预期。

图源:瑞穗证券

实际上,PayPal 并非首个支持加密货币交易的支付平台。早在 2018 年初,推特 CEO Jack Dorsey 创立的支付公司 Square 旗下的 Cash App 就已经支持用户进行比特币交易,并从中获利。11 月,Square 对外披露的 Q3 财报显示,平台该季度的比特币总销售额达 16.3 亿美元,毛利润达 3200 亿美元。此外,包括 Abra、Worldpay、Simplex 等支付平台也都支持买入比特币。

随着比特币的投资价值越来越被外界认可,普通投资者还可以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加拿大证券市场交易所等平台买入合规加密衍生品,如 GBTC 或 3iQ 推出的 QBTC 等。

即便没有证券交易账号,散户投资者也可以在主打零佣金的 Robinhood、富途证券等券商平台买入加密货币概念的股票或金融衍生品,不仅交易手续费低,且打破了地区的限制。

丰富的渠道让上亿投资者得以进入加密的世界,最直观的影响是市场对比特币需求的剧增。今年 11 月,Pantera Capital 公布的《比特币短缺》报告提出,现在比特币每日的产量根本不够 PayPal、Cash App 等平台用户每日购买比特币的数量,市场上比特币非常短缺。

据律动 BlockBeats 此前的统计,灰度比特币信托和 3iQ 信托产品,Cash App 和 PayPal 两家平台每日买入的比特币数量高达 4702 枚,相当于比特币每日产出量(900)的 5.2 倍,需求远大于供给,这直接导致了比特币价格在二级市场的疯狂。

传统金融 KOL 的态度转变

随着 PayPal、MicroStrategy 这样的巨头入场,市场对比特币的关注愈演愈烈,传统金融领域也开始发表对比特币的看法,让人惊讶的是,传统金融对比特币似乎越来越看好。

华尔街知名投资人保罗·都铎·琼斯于 2020 年 5 月表示,将其大于 1% 的资产配置到比特币上。这位美国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在 1980 年成立了都铎投资公司(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目前管理着 90 亿美元的资产。

他对比特币似乎很感兴趣,在 2020 年 10 月创建推特账号后,保罗的第一条推文就是关于比特币的讨论,他所有的 13 条推文中,4 条与比特币有关。

在近期接受雅虎采访时他表示,按照当前通胀水平,以及目前股市拥有接近 100 万亿美金市值,相比之下,比特币是远远被低估的。并且现在的比特币,就像二十年前的互联网一样充满潜力。

曾因在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做多德国马克而声名大噪的华尔街知名投资人斯坦利·德鲁肯米勒也于 11 月表示持有比特币。尽管这位全球最成功的宏观对冲基金经理曾表示不会对比特币进行任何长期或短期的投资,但如今,他开始在 CNBC 的采访中预测比特币的表现将超过黄金。

斯坦利·德鲁肯米勒

大名鼎鼎的摩根大通也没有错过这场讨论。虽然摩根大通的 CEO 杰米·戴蒙近期表示仍不看好比特币,但摩根大通一直在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投入。据 CNBC 10 月 27 日报道,摩根大通的数字货币 JPM Coin 首次被大型科技客户商业化使用。

摩根大通 12 月 9 日表示,加密货币在主流金融领域的崛起是以黄金资金流失为代价的,黄金 ETF 正在流失大量现金,而类似于灰度的比特币基金则在吸收市场中的资金。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于 12 月 11 日在 Reddit 论坛中发起关于世界金融经济形势变革的讨论,他也发表了对比特币的看法。

讨论中,某社区网友提出关于比特币是否能够解决央行过度滥用货币激励手段而造成的恶果问题,瑞·达利欧表示比特币在过去十年中展现出了其做为另类资产与黄金的相同与差异,且可做为价值存储资产来多元化投资者的投资组合。

最后,瑞·达利欧表示,像黄金或比特币这类央行间可能用来做为价值交换的资产,他会有强烈倾向去持有。

突破 2 万美金后,比特币市场会如何发展

在历史首次突破 2 万美金后,市场所有人面对的都是未知,在这个历史数据几乎失效的行情中,比特币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2017 年与 2020 年两次牛市的走势与泡沫程度不同。」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库币 CEO Johnny Lyu 表示,「牛市背后的资金来源也不同。」

在 Johnny 看来,2017 年的比特币在短时间内的造富效应带来了散户 FOMO(Fear of Missing Out)情绪,当时身边很多人都在讨论比特币,类似 2015 年的全民炒股;而本轮牛市中,以灰度为代表的很多海外机构在大资金买入比特币,越来越多的主流投资机构和投资者认可了比特币数字黄金和抗通胀的属性,这一波「机构牛」也将大大推进加密货币的合规化进程。

「MicroStrategy 和 PayPal 等几家大型机构的进场,意味着还会有其他机构继续跟进。」FTX 交易平台创始人 Sam Bankman-Fried 表示。

但他也指出了比特币的风险,「2 万美金只是一个数字,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全球的情绪。越来越多的机构入场自然是好事,那如果情绪消失,机构不再入场,那该怎么办?」

情绪牛市下的比特币

如果投资者们在已疯狂至此的资本市场中还保持着冷静的话,也许还能记起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今年 5 月份发的一条推特:「特斯拉股价太高了。」当时特斯拉股价是 150 美金左右,是现在股价的 1/5,换句话说,马斯克说完这句话,特斯拉又涨了 5 倍。

马斯克疯了吗?没有,他是冷静的。疯狂的是这个市场,如果你复盘一下全球资产近几个月的走势,你能感受到的只有两个字,情绪。

情绪引导了这场仍未结束的牛市,比特币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你可以把 2017 年看作比特币独领风骚,看作区块链的价值发现,看作下一代互联网的泡沫起点,但 2020 年的比特币不再是龙头,更像是一个跟随者,在市场爆发的情绪中跟随,搭上了科技资产这趟高速列车。

2 万美金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此前对于比特币的认知也许在 2 万美金后全部作废,所有人都需要对比特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电子现金」、「数字黄金」、「大类商品」,到底哪个是比特币的终极形态,谁知道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