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资产配置策略:逆风飞行

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朱振鑫:中期看A股牛市还没有结束

1611313817671611.png

1月19日,2021年巨丰投资策略会暨巨丰金融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京举办。巨丰金控科技董事长、巨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马琳发表致辞。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何亚非,著名经济学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朱振鑫,中企研常务副秘书长李华等嘉宾出席本次会议。

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朱振鑫在会上公布了《巨丰金融研究院2021年资产配置策略》。他指出:2021年最重要的宏观变量是流动性的变化,风向会逐步从顺风逐步转向逆风。对房地产来说,2021年刚需购房仍在窗口期,房价上涨从深圳到北上广扩散,投资的角度看未来十年尽量少碰。对大宗商品来说,2021年大宗商品还有空间,但要警惕剧烈波动。对债券市场来说,2021年利率或逐步上行,债券市场熊市还没走完,但社融已经见顶,可以静待配置机会。对股票市场来说,中期看A股牛市还没有结束,核心从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如果出现货币加息要注意避险。

1611313826170977.png

感谢大家,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团队对2021年资产配置的看法。从2019年以来,股票市场屡创新高,很多投资者都赚到了钱,而且普遍还赚的不少,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持续的赚钱效应可能会让大家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当市场风向发生变化的时候,靠运气赚来的钱很可能靠本身亏回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钱是怎么赚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保住我们的收益。这对于2021年的投资非常重要,因为2021年的市场环境与前两年明显不一样。今天咱们时间有限,我就用十组关键的数据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判断,具体的内容大家也可以去下载我们的年度策略报告。

1611313835792565.png

1611313844453771.png

支撑白酒股上涨的逻辑不是需求的增长而是提价所产生的毛利增加

第一组数据:450%和-48.1%。450%是过去5年白酒指数的涨幅,-48.1%这个数字是过去5年白酒销量的变化幅度。

白酒股的连续上涨并不是刚需逻辑,而是在这5年白酒销量下滑的时候,大量的中小酒企被淘汰,而市场往头部集中,头部的企业通过提升市场份额和提升它的价格,提升毛利率,才获得利润的高速增长。

比如茅台过去5年的利润增长了3倍。虽然它的股价的上涨远远超过了它利润涨幅,但是它是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撑的。

另外一组数据显示,整个食品饮料过去5年涨了400%以上,但是过去10年涨了460%。说明食品饮料在前5年根本没怎么涨。你如果在2012年买茅台的话,即便买的是茅台,在未来的三年之内到2015年的牛市高点之前你都是亏钱的。真正穿越周期的行业也只不过周期长与短的问题。

所以越在市场疯狂的时候,越在赚钱的时候,越应该保持一定冷静。

1611313855813741.png

过去十年有27股翻10倍 选股之外还要看能否扛得住周期的波动

过去一年,4000多家公司中有436只个股2020年涨幅翻倍,其中5只翻10倍;过去十年,1992家上市公司中有367只实现翻倍,27只翻十倍,5只翻二十倍,而前十名股票平均翻了23倍。

如果没有选中这367只股票,那么基本上和翻倍股无缘,哪怕在367中选择到27只十倍股,依然是比较困难的选择。

而且即便是你抓到了这些十倍牛股,但是这10年间所谓的前十大的牛股,它的最大回撤平均都有57.1%,茅台最多的时候也回撤了53.3%。所以如果你选中了资产还不够,还要看你能不能够拿得住。

1611313864364255.png

尤其是八项规定出来之后,白酒销量要见顶的时候,你能看到未来行业格局改善带来的龙头利润的提升,还能坚定持有,这就比较难了。

第一组数据与具体投资建议无关,放在最前面是因为,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去提个醒,市场疯狂的时候,心中要时刻保持一份清醒,不然靠运气赚来的钱,迟早会靠本事给亏回去。

1611313872235989.png

流动性的变化是市场的核心变量2021年有可能逐步加息

第二组数字:35BP和9个月。2021年最核心的一个变量就是流动性的变化。过去两年股价上涨,其中90%原因来自估值的提升。公司本身经营是一种基本面,流动性也是一种基本面。

当钱宽松的时候不管是房地产市场,还是股票市场,总没有熊市,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比如说2018年就开始放水了,但一开始放的水很小,经济又很差,所以一开始股市是跌的,债券市场是涨的,但是2019年的时候,当你放水放到一定程度,股票市场就开始涨了。放水的标志是什么?降息。

这就是给的第二组数字,从2009年到去年的5月份为止,我们降息降了35个BP,力度不大,上一轮的时候可能降了接近100多个BP。降息就是流动性宽松,所以市场一定会有反应。

但这个过程在去年5月份之后已经暂停了,流动性开始出现边际的变化。去年的变化是从降息到不动。但是今年开始利率很有可能会上调。

1611313879287096.png

风向从顺风切换到逆风,比的是谁能安全降落

不管是什么投资,在顺风的情况之下,大家比的是谁飞的高,在逆风的情况之下,实际上比的是谁飞的稳,最终我们比的是谁能够安全降落。

只要经历过2014年-2015年的周期,你会觉得牛市不算什么。当年的牛市比现在疯狂多了。现在的这些所谓的妖股和那时候的TMT比起来,我觉得不算什么。大家很可能现在都快遗忘这些名字,包括乐视、暴风科技、金亚科技等等,包括东方财富是过去十年的十倍大牛股,但是曾经也一度回撤77.8%,所以说看的还是最终谁能安全降落。

宏观流动性变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年的经济复苏的趋势还相对是比较确定的。从非专业非投资的角度来讲,今年的复苏毫无意义,因为现在基本上是一个环比的改善,从过去10年来讲,现在的经济绝对不处于好的阶段,但是投资看得是边际以及非常客观的数据。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可能切身体会不出复苏,但事实上数据就是说明经济在强势改善,而且带动了相关的顺周期板块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反弹,包括房价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回暖,这就是宏观周期的力量。

1611313885900538.png

外需的外生复苏与内需的内生复苏

第三组数据:25%和-2.2%。第一个数据叫做外需,外需是什么?是外需的外生复苏。

外需并不是外国经济真的好,而是外国整个海外市场大放水。美国的M2在去年四季度实现25%增长。

M2是靠货币创造的,你必须有非常活跃的经济活动,才能够创造出广义的货币。图表上看,包括欧洲、英国、日本在内的国家,M2和信用扩张都在创造历史新高,我们不用去管它经济实质到底好还是不好,但对于投资来讲边际改善非常的重要。所以出口企业也会感受到这种复苏,因为环比的改善是真实存在的。

第二个数据是-2.2%。这个数字是到去年年底为止整个制造业投资的增速。数据上看,去年的制造业投资并不理想,但是去年的时候我们经济为什么能复苏?靠的是我们的外生性的刺激。

前半段我们靠的是房地产、基建,尤其是电力、热力、水供应等等这些公用事业投资。去年的整个电力、热力、燃气、水业投资达到17%以上,一枝独秀。而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才1%。过去在稳增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地产和基建。但是这种增长是否可以持续?

我认为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同时我们发现原来跑得最慢的制造业投资开始启动。制造业相当于房地产和基建的下游产业链,也相当于出口的产业链,所以我们看到今年的制造业投资实际上会逐渐地取代房地产和基建,成为复苏的主力。

1611313895281358.png

如果大家深入研究,会发现每一轮经济下行的时候,逻辑都是一样的。政策首先会扎一针,第一针之后扎在哪?一定是先扎在房地产和基建,所以房地产和基建的反弹是最早的也是最快的。

第二步通过基建和房地产去带动下游产业链。所以其实今年相对来说,我们上半年数据的改善还是会比较明显的,主要靠外需的外生复苏与内需的内生复苏,这样相对来说今年经济复苏的趋势是比较确定的。

1611313904655273.png

房贷利率下降带动房产销售回暖

第四组数据:14%和-12%。14%是北京2020年二手房均价的涨幅,这个数据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我们是用的二手房均价的平均值,这个数据比统计局数据要准。统计局的数据北京依然活在4万块钱均价的时代。但二手房均价来看的话,大概北京现在是63,000到65,000之间,我觉得还是相对比较真实的。

我们看到每一轮周期里面其实逻辑非常简单,2019年LPR一降息的时候,你就非常清楚房价一定会涨的,但是这个时间大概快的话也得一年,慢的话可能更久。事实证明在2020年5月份房价开始上涨,当然也是因为疫情又砸了一个小坑,然后疫情之后开始出现上涨,而且每一轮的逻辑完全一样。去年5月份之后,我们就跟大家说疫情期间就是最好的买房时点。

1611313966524910.png

即便去年的时候没有疫情,没有这些新的刺激政策,2020年房价也会涨的,而且一定是从深圳先涨。深圳上半年涨15%,然后7月份出了18条,说不要再炒房了,然后下半年深圳的涨幅放缓,全年深圳大概涨了22%,北京涨了14%,上海涨了3%-5%。

针对2021年的预测,第一大的趋势上肯定是回暖的。第二结构上深圳和北京已处于回暖后端,因为去年涨得比较多。上海处于前半段,就上海今年整个全年的表现应该还是不错的,然后到今年下半年会扩散到一些新一线的城市。右边这个图我觉得特别典型,深圳一定是先跳涨的,当它跳涨之后,北京和上海一定会跟着涨,上一轮的时候是先上海涨再北京涨。这一轮是先北京涨再上海涨。

1611313973744749.png

一线城市房产价格仍有增值空间但从投资角度看未来十年少碰房产

其实逻辑上来讲,上海房地产的基本面比北京要好,北京说实话房子性价比真的不高,但是这一轮我们发现北京比上海涨得多,为什么?因为上一轮的时候北京炒得太高了,大家看北京上一轮冲的特别高,2017年3月份是市场整个的高点。即便去年房价涨了14%的情况之下,现在距离2017年的高点仍然平均有12%的差距。如果是环京的位置,差距应该在30%以上。如果是涿州、大厂,差距应该在30%甚至到50%或更多。

之前有个客户跟我说,2017年买的房现在亏了很多。如果放眼到10到20年前,像一线城市地产随便买,因为这是核心城市房产,类似于股市里的核心资产。如今还抱着年化30%的心态去买房产,这是完全错误的。

有两个建议,第一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未来十年还有增值空间,这种增值更多的可以看成是对于通胀的保值功能,非人口流入的城市价格可能越来越低。第二房产流动成本很高,流动性很差,2017是个拐点,未来十年尽量少碰房产,价格可能比现在还便宜。

1611313981143807.png

经济复苏大宗商品牛市还没有走完

第5组数据:42.5%和36.5%。去年在5月份我们提出几个建议,第一个是减持债券基金,第二个是房地产和大宗商品会有回暖,第三个股市会有风格的调整。

从去年疫情之后到去年年底,基本上像螺纹钢这些都涨了百分之三四十了。其他的像工业金属和一些农产品涨得可能就更多,整个商品平均下来的涨幅是36%。

在16、17年那么强的复苏周期和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之下,上一轮的商品涨了42%,这两个数据一对比,其实也基本上能推出我们的结论。大宗商品的牛市我觉得已经进入非常危险的后期了。现在我们这一轮大宗商品能够涨那么多,说实话都有点超预期。

1611313988317350.png

这一轮的经济复苏和16、17年那样的复苏是完全没法比的。16、17年当时我们的名义GDP反弹了五六个百分点,而这一轮名义GDP基本上是还没怎么动的。所以对于大宗商品来讲,其实没有那么好的基本面。

16年如果你做过大宗商品的话,你一定知道最终点燃大宗商品行情是供给侧改革。不光是需求扩张,更重要的是供给侧去掉库存螺纹钢和煤炭过剩产能,才有了价格回暖上升。

大宗商品2021年还会有一些空间,但是总体上已经和房地产一样,进入了比较危险的牛市的后期。而且本身大宗商品的整个杠杆是比较高的,波动也比较大,对心理上也是比较煎熬的,我建议是管住自己的手,多看少动。

1611313994847469.png

债券市场从去年5月进入熊市 短期回暖不改中期趋势

第六组数据:1个月和70bp。债券市场我觉得相对来说是各类资产里面最好判断的。这个市场全是机构投资者。10年期国债收益率虽然中间也有一些类似于20-30个bp的小波动,但是基本上一轮周期形成之后是非常稳定的,而且一轮周期的涨跌幅基本上都在100bp以上。

债券市场其实在去年5月份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拐点。如果从5月份开始你看准了疫情之后经济复苏,社融见底,货币又停止宽松的时候,其实债券市场很明显要进入熊市。

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债利率大概是2.5%,到最多的时候跌到了3.3%,差不多跌了80个bp。最近因为年底的宽松,债券涨了20个bp。很多人说债券的牛市是不来了,显然是没有,所以一定要区分出短期和长期机会。

1611314001230954.png

债券市场熊市没有结束今年有可能出现拐点

其实一句话就解释了,就是在跨年的时候需要保持资金量的稳定,这种根本不是经济基本面变化带来的货币政策所谓的转向,不会降息的。甚至今年加息的可能性比降息的可能性大得多。

第一个结论是债券的熊市没有结束。可能说跌的空间没有那么大,因为已经跌了70-80个bp,可能还有20-30个bp的跌幅,但是肯定还没有到底。

第二个结论是债券市场拐点可能在今年上半年会出现。先导信号已经出现,社融已经在去年八月份的时候见顶。社融和债券利率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社融见顶之后半年左右一般会出现债券见底。

全社会融到钱扩张的时候,资金成本都是往上走的,这个时候就出现债券的熊市。这一轮社融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就在持续的扩张,尤其是疫情之后扩张加速。地方债等各种各样的融资工具开始扩张,带动着包括房贷在内的整个资金利率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上行,这个时候债券市场是不可能好的。今年在逆风的情况之下,这个市场也很难有大的机会。但是我觉得现在可能跌幅空间没有那么大。如果你是做一年以上长期配置的话,也可以配置一些债券基金,因为有考虑到我们整个股票市场处于比较贵的位置,那么也是一个相对稳妥的选择。

1611314010675093.png

牛市还没有结束但是已经到了很贵的危险位置

第七组数据:90%和67%。90%指的是,我们的估值现在处于历史90%的水位。对于核心资产来讲,股价的确可能没有天花板,但是它的估值一定是有天花板的。估值100倍的概念是,年化收益不到1%,你买了这个企业100年才能回本。短期的高估值是合理的,因为它是按照限期的利润来计算。明年的利润如果翻两倍,你的估值就折一半,所以这种短期的高估值是可以,但是长期的高估值是不行的。

所以这个图其实告诉我们两个结论:第一,牛市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危险、非常贵的位置,后面风格会发生切换。第二牛市还没有结束。

因为我们现在的上涨只是靠估值,还有一个动力没有发挥作用,就是业绩。哪怕牛市进入到了后期,不管你的市场逆风还是顺风,业绩上涨肯定会推动股价的上涨。中国铁建给到3到5倍的估值,它的业绩增长40%,股价也要涨30%-40%。就这么简单的一个逻辑。

从历史经验来看,只要流动性不变,牛市不会马上结束,但是它会发生风格的切换,从高估值板块向低估值板块转换,资金流向估值低个股的主要原因就是业绩好。

牛市进入第二阶段,必然会发生一个分化。牛市前期靠流动性驱动,牛市后期靠业绩驱动。

2021年以来,我们的指数虽然涨了不少,但是有67%的股票是下跌的。大家说很惊讶,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分化,其实这很正常。因为现在驱动这些股票上涨的不是流动性,不是估值,是业绩。业绩当然是大家有各自的区别,不可能说茅台的业绩和酒鬼酒的业绩是一样的。这是牛市后期必然发生的一个变化。

1611314069734787.png

利率上调的时候就要变的警惕

观察流动性的指标最主要的就是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进而传导到LPR利率。现在最领先的逆回购利率还是2.2%,已经连续保持了9个月。

那么接下来如果说利率往上调的时候,你就要非常警惕。当然如果你是非常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刚才讲了加息的时候,牛市也不会马上结束,2017年1月份加息,到了2017年四季度牛市才算结束,甚至到最后的时候消费股和金融股还又拉了一波。

1611314090317274.png

牛市后期业绩好的个股还能涨加息后半年内逐步避险

第一,现在进入了牛市非常危险的后期,拼刺刀的阶段。虽然业绩好的个股还能涨,但是在2014年和2018年这种全局性熊市的时候,任何好股票都是要下跌的。像茅台肯定是白酒赛道上最优质的公司,但是一样在2018年抵不过宏观周期的力量。

第二,货币加息之后要保持警惕。即便你风险偏好非常高,在半年之内也要做一些资产配置的大调整,不敢说让大家清盘,但肯定是要去明显地降低自己直接投资的这种仓位,后期的赚钱是不那么容易的。

1611314100126651.png

居民资产重配+外资流入 A股长牛可期

第八组数据:11.8%和3万亿。14 、15年是成长股牛市,16 、17年是价值股牛市,18年是熊市,19年20年又回到成长股牛市。那么未来会怎么走?

我觉得对比中国台湾地区的股市,参考意义比较大。现在A股大概相当于台湾1996年左右。1996年台湾的股市正式纳入MSCI之后,发生的事情和我们现在一模一样。主要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第一就是居民财产从房地产向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重配。第二是外资持续的涌入。

11.8%是我们目前金融资产在整个中国居民资产结构中占比,对比美国平均是42%以上。而我们房地产占比太高了,有77%以上,这一点是未来10年-30年我们必须去弥补的一个鸿沟。

3万亿是目前外资持有的A股股票资产。拿台积电来说,1996年的时候,台积电里面是没有外资的。现在台积电作为全球第十大市值的股票,75%是外资持有。未来10年、20年之后,我们中国的很多核心公司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然我们可能会有一些行政性的限制手段,如果说没有行政限制手段的话,长期来看我们的中国的散户投资者真的会被收割。

就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中国台湾的本土的投资者来来回回买进卖出,到最后整体上仓位是在降低的。散户挣差价的钱,但是外资是持续加仓的。去年沪港通北向资金有2000亿,外资5年前持有的股票市值不到5000亿,现在有3万亿,未来到10万亿是轻而易举的。

台湾的慢牛出现在96年之前。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爆发了一次最严重的资产泡沫,三年的时间里台湾的指数涨了18倍,然后在后面一年的时间里跌了90%。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讲,进入成熟期都要经过这么一次洗礼。就现在A股市场,成人礼就是2015年的那次股灾。

因为台湾是个完全外向型经济,当海外崩溃的时候它根本撑不住。但是从我们大陆来讲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未来我们应该整体上呈现一个波动变小,指数震荡上涨的格局,当然涨速不会特别快。比如说台湾在过去20年它的指数大概翻了三倍左右。其实也很快了,但是对于今天我们理解的牛市来讲,可能没有那么快。

大家可以去看美股,就像辉瑞这些公司的股价,一开始它都有一个成熟期,当行业下行,龙头地位刚刚确立的时候,10年10倍经常会出现。但是在10年10倍之后,第二个10年收益大部分都是不好的。比如说辉瑞曾经在10年涨了20倍,但是在后一个10年它只涨了一倍。后期还在上涨还算好的,但是它的收益肯定会下降,但是指数可能会涨幅超过它。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就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注册制。注册制带来上市公司数量的快速增长。未来指数成分会不断地更新,推动指数不断地去创新高。就像大家说原来去港股都是买这些A+H的股票,但现在港股早就变成一个科技股的市场,原来没有美团、没有小米,现在港股已经完全变了。现在看港股指数越来越有魅力,越来越有活力。

1611314108259577.png

A股处于长周期的牛市初期 处于中周期的牛市后期

居民资产重配加上外资的流入,带来A股的长期慢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说现在是牛市前期,有的说是牛市后期。你如果说从10年以上的维度来看,我们现在的确处于牛市的一个前期,但如果说3到5年的维度,我们肯定是处于牛市的后期。这是一个中周期和长周期的一个概念。

1611314116673127.png

经济进入复苏后期市场风格切换

第九组数据:16.8%和12.5%和3.9%。虽然我们说历史不会完全的重复,但是你会发现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去年7月份那波券商拉升的时候,很多人说现在是2014年的11月,宽松带来金融股启动,我们当时就明确的反对。

现在绝对不是2014年底,去年的年终到现在,相当于2015年底到2016年年初。牛市没有结束,但是风格会发生切换。如果你判断是2014年的话,那么在去年下半年你一定配的还是成长股。实际上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16.8%是周期股的收益,12.5%是消费股的收益,3.9%是成长的收益。对于里面的公司来讲,很多的小盘的亏损股跌的更惨。

我们可以去对比一下,现在和2016年到2017年基本上如出一辙,2016到2017年是经济的复苏的前期和后期,2020年的5月份到现在大概处于复苏的前期,可能马上要进入复苏的后期。

如果你看到这个趋势的话,在下半年你应该配周期股。因为当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周期股一定是在复苏的初期跑的最好的。因为当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复苏的时候,像水泥、煤炭、钢铁这些板块会先起来,但是这些板块是不具备特别强的持续性的。

到了复苏的后期,除了金融股和顺周期板块还有一定的机会,我觉得更好的一个选择就是消费。消费在整个复苏的前期和后期表现都非常不错,可能前期的时候跑不过周期,比如说在2016年消费股涨了24%,周期股涨24%,这个时候他们的收益都是比其他板块要好的。但到了2017年你会发现周期股它就不持续了,但消费股依然有12.6%的收益,成长股不用说了,直接进入一个下跌的阶段。

1611314123300420.png

牛市后期关注消费/医药+周期金融的龙头价值股

2020年年中开始发生一个风格切换。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涨的最好的是成长股,涨幅20.4%。消费在牛市前期涨得也很好,涨了19%。但到了下半年你会发现周期股开始占优,那么再往后我觉得可能会再往17年的逻辑延续,就是消费股会有不错的表现。其实现在原则上来讲已经有点复苏后期的意思了,消费股还有机会,但是内部来看,可能不一定是白酒,像家电这种受益于出口的会有更好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要去再精选一些细分赛道,但是对于整个大消费来讲,在牛市的前期后期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周期的话,其实随着煤炭、有色这些板块已经涨了不少了,他们的长期基本面还是比较差的,所以在这样短期反弹比较多的时候,其实还是要注意风险。

总结一下就是说牛市前期基本上是科技成长加消费医药,然后从风格上来讲是小盘的成长股占优。经济衰退的时候,没有业绩看谁的估值弹性大,谁的长期基本面好,谁的盘子小,谁容易炒。

有一位投资人讲过当水注入河里面的时候,浮起来的一定先是这些垃圾,最后浮起来的才是船。所以牛市前期典型的就是这样一个风格,然后到了牛市后期就会切换过来。

风格切换后,跨周期的像消费医药,然后加上顺周期的这种周期金融,会相对来说跑赢,然后从风格上来讲更偏大盘更偏价值。这实际上就是2021年开年之后,我们看到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这个时候抓的不是弹性,抓的是龙头。

就像牛市前期可能白酒里边你最看不上眼,排名最后的是茅台,但牛市后期可能那些业绩并不好的中小盘股和概念股的可能就会被打回原形,反而是这些看上去有些笨重的大盘龙头可能会涨的好一些。

1611314154722398.png

散户不适合做股票投资适合交给专业机构来做

第十组数据:17%和-10%。对于大部分的投资者来讲,可能你要把更多的资产交给专业机构。从基金的配置上来讲,逻辑也非常简单。两个数据代表两类基金。我觉得在任何阶段值得配置的都是两类基金。一类是比较偏顺周期或者说跨周期的消费类基金和综合基金,它的行业分布比较均衡。另一类就是风格比较极端的偏成长的这种科技基金,成长基金以及一些医药基金。

第一个结论,专业机构的投资者不管是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它还是有跑赢市场的能力的,因为这是我们筛选过的。

第二个结论,如果以一年的维度看大部分的基金都表现不错,但是如果以近6个月,也就是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来看的话,成长基金表现是不好的。

即便是非常优秀的Top 1%的基金,基本上它的净值是没怎么增长,如果没有年底这一波拉升的话,它是亏钱的。去年7月份,如果你买了那些爆款基金,尤其是一些成长类的,医药类的,很多都是亏钱的。

1611314147699765.png

买基金也要进行自上而下的判断

而恰恰让人比较尴尬的是很多人买的基金。因为去年7月基金公司把2020年上半年的排名拿给你看,前20名里面18个医药基金,然后很多人就奔到医药里面去了,结果买进去就开始亏。其实上半年的排名并不是说这些医药基金经理多么优秀,是因为医药的板块在去年上半年就涨了60%,很多还没有跑赢医药板块的指数。

所以这就是我们说的,你一定既要有自下而上的这种标的选择,但也要做一个大类的资产配置,就你买基金的话,你也要有风格上的搭配,就和我们买股票是一样的。那么去年7月份到现在很明显综合消费类这些基金涨的更好。

当然这也是我们做研究的一个初衷,也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从上而下,包括自下而上的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投资建议。那么总的来说我就用这10组数据给大家讲了一下,我们对于2021年的一些大类资产,包括股票、基金、房地产等等的一些判断。

最后祝愿大家在2021年能够飞得更稳,然后能够最终平稳降落,也祝福大家,谢谢。

1611314139927434.png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